趙恒春
2024年09月13日08:14 來源:經濟日報
作為掌握專業技能的勞動群體,技能人才是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向生產實踐轉化的重要人才。如何更好地建立一支既適應時代發展、又滿足技術演進需求的復合型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,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,而加強職業教育是路徑之一。
當前,我國制造業正加快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轉型升級。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,我國重點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0.1%,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62.9%。產業的躍遷升級對技能人才的素質提出更高要求。近年來,我國推進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,出臺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,但還有一些短板。比如,初級技能人才多,高級技能人才少;傳統型技能人才多,新興型技能人才少;單一型技能人才多,復合型技能人才少。因此,要從政策體系、職業院校、職普融通、產教融合入手,充分激發職業教育培養技能人才潛能。
完善技能人才培養政策體系。打造國家主導、部門聯合、地方統籌、社會參與、覆蓋城鄉、貫通學段、貫穿終身的現代技能教育培訓體系,強化統籌職業學歷教育、職業培訓、社區教育、行業企業、社會組織等各方資源供給。在服務國家戰略的框架內,注重不同區域產業布局特點,構建與經濟發展模式、技術進步、產業發展、人民生活、個性選擇相適應的技能人才培育生態。統籌推進新職業新工種開發配套工作,通過行業協會或多部門聯合制定實施技能分類標準、教育標準、培訓標準和就業準入標準,滿足職業培訓公共需求、市場需求與個性需求的協調統一。定期進行就業市場分析,構建技能人才需求與供給大數據平臺,為技能人才培養方向提供參考。
發揮職業院校的基礎性作用。以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為錨點,系統分析已有專業對應的產業鏈,深刻剖析新增專業的創新鏈,按照大類衍生、適度超前、錯位設置的原則,優化院校布局和專業設置。建立課程內容定期審查和更新機制,引入新技術、新工藝,使得行業最新發展成果在課程內容中及時體現。重視實踐教學環節,推行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,提高學生對技術技能的理解和應用能力,實現教師有能力建設專業、學生有技能實現就業。圍繞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帶來的新契機,將人工智能、數字化技術賦能教育教學,讓人才培育和產業發展同頻共振。聚焦提升學生專業技術技能水平的同時,加強人文和匠人精神教育,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、技能報國之路。
發揮職普融通、產教融合的促進性作用。推動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課程互選、學籍互轉、學分互認、資源互通,支持高職專科和普通本科聯合辦學、貫通培養,支持高水平本科學校參與職業教育改革,以職普融通的方式推進職業院校和普通院校在資源間銜接整合,為不同稟賦和需求的學生雙向賦能,促進其多樣化成才。拓展校企合作、產教融合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,打破學校與企業、教育與職業的邊界,鼓勵企業與職業院校建立互嵌式深度合作關系。由企業為職業院校提供實際技術、攻堅項目和實踐環境,院校根據企業需求培養具有針對性的技能人才,通過訂單培訓、定崗培訓、定向培訓等方式,堅持以教促產、以產助教、產學合作,在育人與用人相融合、所學與所用相一致的過程中,推動產教供需的精準對接與優勢互補。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